新闻图标

新闻详情

新闻中心 新闻 新闻详情

临危不乱摘金牌!被木头板车“载”向世界之巅的“倔强少年”

2024-12-26

在法国里昂举行的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来自全球各地的车身修理能手同台竞技,22岁的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杨浦现代职业学校实训指导教师朱俊峰一举获得了车身修理项目的金牌。

6年前,他刚来到上师附职时还是一名孩子。夺冠的这条路,朱俊峰走了2000多个日日夜夜,如今的他能空手摸出面板表面的细微误差,通过钣金修复让车门平整修理控制在误差0.5毫米内,在国内处于顶尖地位。

 

 

走出大山,打开心门,登顶世赛之巅

朱俊峰的教练丁志朋带教过许多选手,他眼里的朱俊峰是最特别的一个,“小孩很有天赋,在所有选手中非常出挑。但他也特别内向,我们很难走入他的心。”

也许很多人不理解朱俊峰人的性格,这要从他儿时的过往说起。2002年出生的朱俊峰出生在贵州遵义的县城里,从小被爷爷奶奶带大,属于人们口中的留守儿童。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佳,老人买不起玩具车,他就尝试自己DIY木头做的板车,那些手工件成了童年中一抹温馨的回忆。那时的朱俊峰恐怕想象不到,陪伴的那些粗糙的小玩具已经在他心里种下了技能的种子。

小时候的他在家中是出名的倔,有一次他被姐姐欺负,他持续不绝哭了整整一个上午,“坚持”到爸妈回来,想为自己讨个公道。这样倔的性格在他训练时也丝毫没有改变。“训练很苦,冲刺的时候更是苦上加苦。我似乎比同龄人更能忍,也比较倔。”

朱俊峰训练的刻苦被许多人看在眼里。锯割、焊接、打磨、胶粘……同样的动作,要日复一复埋头苦练,枯燥又艰辛。每天从早上7点半训练到晚上10点,白天做分模块流程练习,晚上针对性强化基本功,结束后还要和教练团队一起复盘。这6年来,除了训练,他几乎没有业余生活。

教练丁志朋透露说,车身修理项目十分考验选手的体能和耐力,每周有三到四天选手要开展3-4KM的慢跑训练。由于要扛举25公斤的电阻电焊机,腿部和手臂的力量训练也很重要,这样的苦不是所有人能吃得起的。

 

 

一套比赛流程下来22个小时,需要全神贯注地进行高强度的训练。由于不知道比赛时的车型,朱俊峰需要练习各种的法系车,熟悉各种重量的零部件。有时候凹坑的地方比较坑,手完全没办法碰到,只能利用撬棒维修,难度不是一般的高。

当然,朱俊峰的倔也体现在坚持自己的想法。有时候和专家、教练就训练方案的意见相左,他也会死磕到底。“大部分时候我会坚持自己的想法,有点一根筋。”

在初中毕业择校时,在广东打零工的爸爸希望儿子能掌握一门手艺,报考修车专业。2018年,那时只有16岁的朱俊峰只身到举目无亲的上海。没有家人,靠的只有自己。回顾这段经历,他的语气淡淡的,有的只是释然,“可能当时爸爸想要历练我吧。”这段经历也造就了他轻易不麻烦人的个性。“我不喜欢求人,在外人看来有点我行我素。我喜欢在实践中摸索,在训练时更相信自己的直觉。”

在参赛前夕,改变在悄然发生。丁志朋回忆说,在参赛前一个月,朱俊峰像换了一个人。“和前两位世赛冠军比,小朱的性格属于比较内向,平时和我们的交流不多,对他的训练需要我们自己观察。遇到问题时他避而不谈,更倾向于自己消化。但临赛前他突然变了。训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和我们充分交流,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

 

参赛期间突发状况不断,临危不乱拿下冠军

车身修理项目包括六个模块,分别是诊断、结构件更换、非结构件更换、面板修复、塑料件维修和装调。选手的任务是将大事故损伤后的车身恢复如初,并给客户一个完美的交车状态。这不仅需要手上功夫,还需要对材料成本和时间成本有绝佳的控制。

出征前,朱俊峰对自己的训练非常有信心,打算在世赛舞台上一展拳脚。但临到比赛,他和教练们都大为意外,今年世赛的车身修理项目比赛规则发生了诸多大的调整。

前期的训练时,众人都以为本届比赛会提高比赛内容的难度,也因此朱俊峰接受了大量高难度内容的训练,原来的比赛时间是22个小时,为了稳妥他把完成整个流程的训练时间压缩到了平均21个小时。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此次最大的调整是比赛时间从原先的22个小时大幅浓缩到了16.5个小时,操作时间少了5.5个小时,工作量却没有明显地减少。“看到赛事规则的时候,我心拔凉拔凉的,感觉自己要没戏了。辛苦六年为此一战难道就成泡影了吗?说实话我是不甘心的。”

更让人意外的是,以前的赛场允许选手自带工具,这次全部改由赛场统一提供。对选手而言,钣金工具就仿佛自己的合作伙伴,直接影响到顺手的程度。往届比赛,都是完整的车身放在比赛平台上,如果高度不够还可以调整。但本届比赛,只有半个车身放在地上,无法抬高。操作过程中选手要躺在地上。类似的调整都让大家措手不及,也给朱俊峰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虽然备赛的最后一个月,车身也放在地上,但是高度和赛场还是有区别的。”

 

 

这一次,朱俊峰选择了放弃执着,从来不麻烦别人的他选择和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和包括教练、翻译、后勤保障、心理咨询、专家等在内的团队人员充分沟通。大家重新制作参赛策略,严格控制好时间,甚至精确到了每半小时的工作内容。

第一天比赛,朱俊峰的时间超时了,第二天的一个模块,他紧赶慢赶抢回了不少时间,当晚他和团队成员充分复盘了,把多出来的时间做合理规则。

这个参赛项目除了考验选手的技术技能,还有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心理抗压能力,甚至是体能等。压力实在太大的时候,朱俊峰会跑到没人的地方放空,调整自己的情绪。

对于这次夺冠,这六年来看着朱俊峰成长的丁志朋语气中透着满满的欣慰。“他是一个有天赋的小孩,在校内选拔时表现就比较突出,对钣金制作很敏感。能在极短时间完成任务。平时,他也能沉下心做笔记,思考问题。这次比赛,他的改变很大。”

如果说当初选择到上师附职是爸爸的选择,纯属误打误撞的话。那么未来的职业规划,已经22岁的朱俊峰有了选择权。

“我认为这个专业未来很有发展前景。我打算在学校的安排下,先去企业里工作一段时间。”朱俊峰表示,返沪后,他将在企业先继续深造,接下来将总结比赛的经验,尽可能运用在实际的操作中,促进校企合作。未来他还将参与指导下一届的梯队选手。

朱俊峰表示,自己是幸运的,他来到的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杨浦现代职业学校有“冠军的摇篮”美育,已连续六届承担世界技能大赛车身修理项目中国集训基地的集训工作。也培养出了申鑫、罗良、杨山巍、徐澳门等曾在世界技能大赛争金夺银的优秀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