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赛西餐冠军康邦成:600分学霸弃重点高中,削萝卜削成世界冠军
四分钟内处理完12只虾并完美去除虾线;将萝卜丝切至厚度误差小于1毫米;30秒内将一粒蒜瓣切成25片薄如蝉翼的“蒜纸”;2分钟内完美分离15个鸡蛋的蛋黄蛋清,3分钟手工打发蛋白至理想状态。其精准稳定的表现被裁判誉为“Chinese Cooking Robot”,这是康邦成在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上的精彩表现。
8月9日下午,由世界技能博物馆主办的“冠军讲堂——对话世赛冠军康邦成”活动火热举行。100多名听众挤满现场,感受烹饪技能的魅力。这也是“世赛基层行”系列活动之一。

康邦成在分享中回溯了自己的技能成长之路。2018年,中考成绩超过600分的他,出于对烹饪事业的热爱,毅然放弃就读重点高中的机会,选择进入宁波古林职业高级中学学习烹饪专业。这一决定起初遭到家人的反对。康邦成表示,其父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负责人,曾期望他按部就班完成大学学业后接手家族企业。然而,康邦成决心走自己的路,“我不想活在别人的光鲜之下,不想别人一提到我,首先想到是谁的儿子。”
在宁波古林职业高级中学的求学时光充满挑战。据其介绍,入学的第一学期,他每天仅能使用三根胡萝卜进行基础刀工训练,目标是将萝卜削出均匀的2毫米细丝。为精进技艺,他主动收集同学练习剩余的边角料加练。进入第二学期后,训练强度大幅提升,他每天需埋头削完八九十斤萝卜,直至每个都达到标准的七面橄榄形。训练初期,他甚至因使用钝刀长时间练习导致手掌发麻,就医时病因难查。正是这份刻苦与执着,为其日臻完善的基本功打下了坚实基础。
从宁波市青年厨师挑战赛铜牌得主,到浙江省冠军,最终站上世界技能大赛的最高领奖台,康邦成的每一步都凝聚着汗水。他的坚持最终也赢得了家人的理解与支持,父母专程飞赴法国里昂现场见证了他的夺冠时刻。
谈及备赛过程,康邦成特别提到克服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是最大挑战之一。“迷迭香、罗勒等西方香料味道浓烈,与中餐理念存在差异,而教练曾指出我的西餐带有‘中餐味’。”为此,教练制定了“自产自销”的训练方案,高强度品尝特定食材一度让他感到“反胃”。但正是这种日复一日的沉浸式体验,使他最终克服了“香料恐惧”,蜕变为能够精准驾驭风味的大师。
在分享活动的压轴环节,康邦成现场演示了“整鸡剔骨”技艺。他一边利落地操作,一边详细讲解关键要点,如“找到筋膜位置更易下刀”。整个操作过程流畅娴熟,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有现场家长表示,其操作带讲解全程仅用时约6分钟。康邦成随后解释道,实际演示中已特意放慢速度以便观众看清,在国家队训练时,仅剔骨环节就需在1分30秒内完成,且筋膜要求一刀到位。

活动互动环节气氛热烈。观众们踊跃提问,从参赛作品的评分细节到职业发展路径,康邦成都一一耐心解答。他强调,世赛夺冠并非终点,未来将继续深耕烹饪领域,致力于为公众带来美味,并助力培养更多中国的技能冠军选手。
分享活动结束后,康邦成转场至浦东图书馆,担任“移动的世界技能大赛限时空间”展览的特别导览员。该展览同样由世界技能博物馆主办,以“技能光谱:从星光到寰宇”为主题,聚焦即将于2025年9月在上海举行的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展览通过呈现世赛的整体风貌及世界技能博物馆相关内容,向公众展现技能改变世界的巨大力量。

结合自身经历,康邦成作为“冠军讲解员”,向观众生动科普了世界技能大赛的知识,介绍了世界技能博物馆,引领大家共同领略了技能的神奇魅力。展览现场还设置了互动答题环节,气氛活跃。许多小观众不仅获得了世赛吉祥物“能能”“巧巧”钥匙扣等纪念品,更在心中悄然埋下了技能成才的种子。
该移动展览已在浦东图书馆和五角场万达广场进行展出,并将于今年9月至11月,陆续走进校区和园区,欢迎广大市民前往参观。世界技能博物馆期望通过此类活动,进一步激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技能的热情,助力兴趣爱好转化为未来的事业追求。随着2025年上海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的临近,更多技能“星光”将在世界的舞台上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