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图标

新闻详情

新闻中心 新闻 新闻详情

快、准、稳!这项技能是藏在赛场实验室里的“精密链条”

2025-08-29

在世界技能大赛的赛场上,有一条隐秘的“精密链条”,正在实验室里无声运转——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这一听起来很神秘、很专业的项目,其实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从农药残留的检测到食品添加剂的分析,都离不开这项技术。它是使用现代化学和物理化学原理,确定分析各种天然和合成材料的最佳工具和方法对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测试的竞赛项目。

 

 

在比赛中,选手需要了解HSE理论及应用;制订分析与合成物质实验方案;运用分析测试技术进行组分分析;撰写规范的测试报告;对实验设备进行维护;运用实验室原理解决出现的复杂问题。竞赛时长共4天,分为六大模块,涉及化学分析、光度分析、有机合成等多种方法。中国代表团共在该项目中收获1优胜、2金牌的成绩。

2022年11月,在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的尾声,经过三天的激烈角逐,姜雨荷身披国旗站上了最高领奖台,实现了中国在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金牌“零”的突破。

对姜雨荷而言,备战世界技能大赛的日子,是用汗水甚至泪水写就的。每天长达14-15小时的训练是常态。理论的鸿沟、实操的挑战如山而立。但难能可贵的,是她身上那股令人震撼的韧性与始终如一的乐观。无论训练多艰苦枯燥,她的脸上总带着阳光般的笑容。利用一切空隙,她扎根实验室,请教老师补短板、强弱项。曾经英语零基础的她,硬是啃下了复杂专业文献,能独立撰写英文实验报告。

 

 

然而,当拿到试题的那一刻,出发前志在夺金的姜雨荷瞬间崩溃了。眼前的挑战远超预期:比赛现场的仪器试剂如大乱炖般堆放在桌面,四五十种药品混杂,许多设备她从未用过。与中国训练时井然有序、步骤清晰的模式截然不同,巨大落差让她心头一紧。但姜雨荷想起,参加比赛前,心理老师告诉她:“在考场上不一定要发挥100%的实力,发挥出平时80%的实力,就已经距离成功很近了。”姜雨荷花了二三十分钟才回过神来,一步一步梳理,顺利把实验进行了下去,还拿了第一。

如今,姜雨荷已经成为河南化院的一名教师。周一到周五,她都在实验室里指导学生做实验。她想多学一些实验的技巧,也希望能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后辈。而她的师妹,正是在她的鼓励下,成为又一届世赛的焦点。

2024年9月,在法国里昂的世赛赛场上,来自河南开封的00后女孩鲁静怡,凭借其稳定卓越的表现,在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的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成功摘得金牌,实现了中国在该项目上的冠军蝉联。

 

 

荣光背后,是刻骨铭心的磨砺。在世赛一年前的全国技能大赛上,她在有机合成模块出现失误,一度陷入自责。在教练和上届冠军姜雨荷师姐的鼓励下,她以更严谨的态度投入训练,最终从省赛、国赛层层突围,代表中国队前往法国里昂参加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

比赛第一天,鲁静怡面对的是曾经在国赛上出现过失误的有机合成模块。“当时,我们真的是为她捏了一把汗,不过还好她完成得比较顺。我们松了一大口气,觉得她的心态更稳了,后面比赛会好很多。”教练贺攀科说。

“之前在备战时,我就把有机合成模块出现的问题当作对自己的警醒,绝不能再让类似情况发生。因为我们是代表国家参赛,这关乎国家荣誉,不能因为这些小问题遗憾而归。”鲁静怡回忆道。仔细分析试题、建立实验流程、计算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撰写实验报告……最终,她以优异成绩斩获金牌。

赛后,她从来自全球的157名申请者中脱颖而出,当选2025—2026年度世界技能冠军联络小组亚洲区代表。明年,鲁静怡将迎来毕业,她打算像师姐姜雨荷一样留校任教。“学姐曾将她宝贵的经验传授给我,再加上学校老师们的精心培养,才让我取得了今天的成绩。如今,我希望能回报母校、回报国家的栽培,将竞赛经验传递下去,传承技能梦想,激励更多人走上技能成才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