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图标

新闻详情

新闻中心 新闻 新闻详情

从“金牌选手”到“金牌教练”,她和她的学生在世赛连续夺冠!

2025-08-29

在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的实训室内,操作台上铺设着素净的白坯布,缝纫机发出规律性的“哒哒”声。教师胡萍巡视着学生的操作,目光最终落在一双专注穿针引线的手上。这熟悉的场景,让她仿佛看到了当年在缝纫机前日夜练习的自己——那个掌心磨出厚茧、手背常被划破的青涩学生。

从代表国家站上世界技能之巅的“金牌选手”,到培育新一代冠军的“金牌教练”,胡萍用手中的剪刀和针线,不仅裁剪出精美的霓裳华服,更勾勒出一条以技能报国、以匠心育才的人生轨迹。

 

 

童年时期的胡萍对洋娃娃情有独钟,并热衷于为它们缝制“华服”。虽然只是简单的碎布拼接,却在一针一线中悄然埋下了服装设计的梦想种子。

初中毕业时,胡萍进入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服装系学习。起初,她以为服装设计仅是绘制漂亮的时装图。然而,现实让她深刻体会到成衣制作的繁复:从枯燥的CAD制图到精准的服装制版,从白坯布立体裁剪到选料、配色、搭配,每一步都充满挑战。经历了无数次拆线重做的挫折后,胡萍意识到这条道路远比想象中漫长崎岖。

她坦言自己曾是个粗枝大叶的人,甚至闹出过将西裤缝成“顺边裤腿”的笑话。但凭借一股韧劲,她在日常训练中从不懈怠。当成功制作出第一套标准尺寸的西服并赠予父亲时,那份成就感至今难忘——尽管并不完全合身,父亲仍珍藏至今。

因表现优异,胡萍入选了学校的大赛班,目标明确:代表中国,冲击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以下简称“世赛”)时装技术项目的最高荣誉。

大赛班的训练堪称高强度磨砺。普通班级一学期制作三四件衬衫的任务量,在大赛班压缩至两天完成一件连衣裙或同等复杂品类。其中,立体裁剪模块成为最大挑战:选手需依据赛前才公布的一张服装图片(通常仅展示正面),在一个半小时内,用有限的3米白坯布在人台上精准还原服装廓形、结构及所有细节,并自主设计制作背面,容错率极低。无数个日夜,胡萍在立裁人台前反复推敲、拆解、重来,指尖被针扎、被熨斗烫伤成为常态。

日复一日的高强度训练打磨掉了她的毛躁。针对世赛确定的连衣裙项目,她训练中制作了上百件不同款式。对于“神秘盒子”模块中“开盲盒”式的5种装饰元素搭配、72种组合可能,她均烂熟于心,并进行了无数次设计推敲和工艺打磨。

2016年,经严格选拔,胡萍在激烈的世赛全国选拔赛中脱颖而出,赢得了代表中国出征的资格,目标直指金牌。

 

 

2017年10月,阿联酋阿布扎比。18岁的胡萍站上世赛时装技术项目赛场,与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顶尖选手同台竞技。整个比赛包含5个模块,连续鏖战18小时,对技能、体能和心理都是极限考验。

其中,连衣裙设计制版与制作模块成为决胜关键。胡萍需在14小时内完成一条蓝色波点连衣裙的设计、制版和成品制作。挑战不仅在于时间紧迫与工艺复杂,更在于对细节近乎苛刻的精准要求。面料上细密的蓝色波点是所有选手的难题:处理稍有不慎导致图案错位,整件作品即显凌乱廉价。胡萍深知,唯有让所有接缝处的波点严丝合缝,方能呈现流畅完美的视觉效果。

她全神贯注,指尖翻飞。在高度紧张的操作中,凭借高强度训练形成的肌肉记忆和沉稳心态,她将每一片布料的波点毫厘不差地对齐缝合,成为全场唯一实现波点图案完美流畅拼接的选手。她表示,正是大赛班的饱和训练,让她在赛场上游刃有余,并将这份从容体现在作品之中。

当最终完成的蓝色波点连衣裙呈现在评委面前时,其流畅的线条、精准的版型和无可挑剔的工艺细节征服了所有裁判。最终,胡萍以749分的绝对优势,为中国摘得世赛时装技术项目的首枚金牌!颁奖台上,身披五星红旗的她,泪水与笑容交织。

“五味杂陈。”她回忆夺冠时刻时表示,“所有训练的艰辛、受挫的酸楚、进步的喜悦,在那一刻都有了归属。这不仅是给自己的交代,更是对教练、专家团队、学校,尤其是对祖国的交代。”

荣誉接踵而至: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北京市及学校给予的奖励包括奖金、北京户口、高级技师技能等级证书,以及后来的“北京大工匠”称号等。面对光环,胡萍保持着清醒。她选择用奖金作为学费,前往北京ESMOD法国高级时装学院深造,系统提升设计理念与国际化视野。

2020年,完成深造的胡萍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重返母校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成为一名教师。

 

 

站上讲台,胡萍不仅是传授技艺的专业教师,更肩负起世赛时装技术项目中国集训基地教练的重任。她将当年教练的严谨作风融入教学,并将自身参赛的宝贵经验倾囊相授。

2022年,备战世赛特别赛进入冲刺阶段。选手董青在制作马术装时遇到瓶颈,尤其在模块时长被压缩后状态出现起伏。关键时刻,胡萍走上模拟赛操作台,亲自充当选手,与学生同台竞技,营造真实的比赛氛围。与世界冠军同台的压力有效激发了董青的斗志,助她克服时间压力,最终在芬兰赛场一举夺金,实现了中国在该项目的三连冠。那一刻,胡萍的激动心情甚至超越了自己当年夺冠。

仅仅两年后的2024年,由胡萍参与指导培养的选手周芹妃再次在世赛时装技术项目上摘金。目睹鲜艳的五星红旗一次次在国际技能赛场升起,胡萍在分享捷报时难掩激动之情。

如今,在熟悉的实训基地,胡萍的目光再次聚焦在新一批刻苦训练的年轻选手身上。“看着这些学生专注剪裁的身影,仿佛看到了当初的自己。”胡萍说,“这就是技能的传承。”

在布料与针线的方寸之地,在实训室的灯火之下,一代代如胡萍般的技能人才,正以精益求精的匠心,一针一线地将个人梦想与报国情怀,编织进时代发展的华章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