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图标

新闻详情

新闻中心 新闻 新闻详情

博物馆惊现“哪吒大战孙悟空”?“金牌师徒”坐镇冠军讲堂“焙”儿有看头!

2025-10-28

还记得动画电影《大闹天宫》中的一幕精彩桥段吗?托塔李天王携哪吒领兵捉拿孙悟空,三头六臂对七十二变,三昧真火对法外分身,从地上战至云端。近日,在世界技能博物馆举办的冠军讲堂活动中,这一幕被以意想不到的形式“搬”至了现场,引来现场观众惊叹连连。

 

 

面包和冠军都是“新鲜出炉”的

 

火尖枪与金箍棒针尖对麦芒,鲜红的混天绫飘逸缠绕、亮黄的行头和云鞋让人一眼便识“齐天大圣”;咖啡色的祥云和海浪承托起人物的层次……一位年轻小伙正在为这座“哪吒大战孙悟空”安上最后的“点睛之笔”。这可不是普通的造型雕塑,推门进入冠军讲堂的现场,扑鼻而来的喷香气息便让人有了答案。

一个小时之前,这些“衣裙”“火苗”“莲花瓣”还都是烤盘中新鲜出炉的面包零件。同样“新鲜出炉”的,还有它的现场制作者——9月23日刚落下帷幕的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烘焙项目金牌获得者侯金辰。刚刚结束比赛的他便带着夺冠作品的复刻品,从苏州赶往上海,为世界技能博物馆的观众们现场全程组装,让他们第一时间一饱眼福了这一“国家级绝活”。

 

 

而一旁满眼自豪的,是本次冠军讲堂的主讲人——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烘焙项目冠军蔡叶昭,也是侯金辰的师父。“他从13岁起就跟着我学习烘焙,现在19岁,已经入行六年了。第二届国赛时他拿了铜牌,今年是金牌”,蔡叶昭告诉大家。

师徒二人介绍,这件作品名为《双杰闹乾坤》,灵感源自近来火爆全球的《魔童降世》与《黑神话悟空》,到最终诞生需经历画稿、3D打印建模、塑模、制作烘烤等多个流程。“有两三个月时间,我都在反复训练这个造型制作,用的硅胶模具都已经包浆了”,侯金辰一边烂熟于心地搭起底座,一边笑着回忆道。整个艺术面包大造型以黑裸麦粉为原料、糖为粘合剂制成(复刻时考虑保存条件改以胶粘合),重达三四十斤。

而在世界技能博物馆三楼“技能与基础科学”展区,也陈列着一个同样吸睛的“常驻嘉宾”——《音乐熊猫》。活灵活现的“功夫熊猫”肩披面包片、脚踩面包山、背挂面包琵琶与唢呐,300多个零件全由面包制成。它出自侯金辰的另一位师父龚鑫之手,是2020全球烘焙世界杯冠军作品的复刻。

 

 

用“有生命的面包”把中国文化带向世界

 

除了“观赏性”,娓娓道来的“故事”也引领大家窥见了技能魅力的又一形式。从众人眼中的“差生”, 到不务正业的“非主流”流水线工人,再到裱花师、面包师,直至战至烘焙的世界之巅,蔡叶昭形容,自己的一路,就是“找到爱好”的过程。

 

 

蔡叶昭的金牌,打破了世赛烘焙项目中国0冠军的空白。在面包作为舶来品、而中国的烘焙历史甚至仅有西方三四十分之一的前提下,这一含金量不言自明,“相当于外国人来中国做包子拿了冠军”,他打趣道。

在世赛烘焙的赛场上,面包膨胀的高度、气孔的模样、发酵的温度湿度、烘焙后的克数等精益求精的技能点,都是考核标准。一个冠军造型面包的诞生,不仅需要选手千锤百炼的付出,也离不开包括教练、3D打印师、美术师等一整个团队的不断磨合与努力,方能达到技术与艺术的双重巅峰。而中国的烘焙选手们也在一次次比赛中,实现着造型面包从平面到立体,再到“会动”的飞速突破,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独门技艺。

“面包是有生命的”,这是蔡叶昭在讲堂中不断重复,也是他始终信奉的。无论是哪吒、悟空、熊猫,还是榫卯结构的埃菲尔铁塔,蔡叶昭表示,通过烘焙,不仅仅是呈现面包制作的技艺,更是把中国传统文化带向世界,“希望明年上海第48届世赛的举办,也能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我也相信,技能能创造价值,让每个人找到自己喜爱的。”

讲堂结束时,师徒二人已然“圈粉”颇多,不少观众上前询问、合影留念,还有一位小观众已在心底埋下了踏入烘焙学习的种子……凡此种种,也是世界技能博物馆使命践行的生动注脚——以公教活动赋能青少年技能启蒙与教育;以技能的多种陈列方式为窗,将世赛精神和技能文化讲给世界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