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图标

新闻详情

新闻中心 新闻 新闻详情

引导世赛选手多元化就业——“技”攀巅峰,“就”向未来

2024-12-20

在世界技能大赛的舞台上,选手们以精湛的技艺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展示了中国青年的卓越风采。赛后,他们正踏上多元化职业发展的新征途,迎接更加广阔的未来。

有的世赛选手依托自身技能优势,传承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有的扎根企业一线,挑战技术难关;有的踏上创业之路,将专业技能与创新理念紧密结合,开创事业蓝图。多元化的职业发展路径,不仅为世赛选手个人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机遇,也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扎根生产一线 开展技术攻关

世界技能大赛中国(广州)研究中心对第41届-45届世界技能大赛172名参赛选手开展的调查显示,超过20%的选手在工业制造、交通运输、信息技术、科研服务等重要领域担任关键职位。

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中,邹彬一鸣惊人,获得砌筑项目优胜奖,实现了中国在该项目奖牌零的突破。如今,他已经成长为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项目质量总监,承担着砌墙指导、砌筑样板墙、质量检查等多重任务。他还领头成立了“邹彬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为各个重点工程项目成功解决质量管控难题,带领年轻技术工人进行创新实践。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青联常委、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邹彬在金鹰前广场项目砌筑清水混凝土墙面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世赛获奖选手选择去企业就业,他们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技能攻关方面的关键作用,以精湛的技艺、严谨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积极参与到企业的技术研发、工艺改进和质量提升等各项工作中,为企业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为推动实现“制造强国”贡献力量。

今年,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迎来了挂牌五周年。在这五年中,临港依托上汽、特斯拉双引擎,全力打造智能汽车生态城,汇聚了众多充满活力的奋斗者。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修理项目金牌得主杨山巍就是其中之一。

世赛落幕后,杨山巍入职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担任制造工程部尺寸论证工程师,承担新车在项目阶段的尺寸论证工作,涵盖尺寸分析、调试以及优化等内容,让汽车尺寸在优于设计要求的状况下批量生产制造。2018年9月,公司成立了“杨山巍技能大师工作室”,让他领衔开展技能传承、技术攻关等工作,发挥高技能人才培养孵化效应。

“技能让我的人生更精彩。我期待世赛健儿等技能人才加入产业工人队伍,在生产一线努力拼搏、成长成才,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贡献出自己的智慧与力量。”杨山巍说。

 

用好顶尖技能 探索发展可能

出生农村的郑科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在获得第44届世赛管道与制暖项目优胜奖后,他留在母校–绍兴中等专业学校从事行政工作。其间,他积极运用管道与制暖方面的专业技能,与学生一起探索实践,想方设法帮农户致富,实现技能赋能农业发展。

“羊肚菌近几年才实现人工规模化种植。引入管道与制暖相关技术,可以更好地保障土壤湿度和温度调节,帮助农户实现羊肚菌种植管理过程的标准化,保证相对恒定的产出。”郑科说,“希望有更多技能人才投身农业创新实践,为乡村农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创响新时代,逐梦新征程。近年来,越来越多世赛选手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踊跃投身创新创业热潮。他们充分发挥在世界技能大赛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专业技能,积极整合各方资源,精心谋划创业项目,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获得第44届世赛精细木工项目优胜奖后,从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毕业的陈泽锟没有选择进企业或留校任教,而是踏上了创业之路,创办了木艺文化研究(广州)有限公司,专攻高端木艺产品。他将行业标准和世赛技术标准融入红木家具的设计制作中,为传统工艺注入了新的活力。

 

陈泽锟和父亲在一起研究红木家具制作技艺

 

“很多客户主动找我定制产品,我也融合传统与现代时尚元素,制作小家具以及工艺品,这些产品深受年轻人的喜爱。”陈泽锟说。

陈泽锟还积极打造红木家具体验馆和培训班,让更多人了解其历史底蕴和艺术价值。同时,传承精细木工技艺,将红木家具制作技艺精髓传授给学员。“我希望通过教学和展示,让更多人感受红木文化魅力和精细木工技艺的精妙,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光彩,带动更多年轻人加入这个行业。”

也有选手在获奖后尝试多种职业发展路径。比如,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美发项目银牌得主胡已雪,从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毕业后,一边留校任教、投身职业教育,一边创业开店、开展培训,还担任世赛美发项目的教练。

掌握顶尖技能的往届世赛选手们,在不同行业领域绽放出耀眼的技能光芒。而对于本届世赛选手而言,荣誉已然翻篇,他们对未来有更多期待。

“我能获得金牌离不开公司和教练团队的支持。未来,我会继续扎根公司一线车间,做好做细手头的每一项工作,争取为公司作出更大贡献。”车身修理项目金牌得主、安徽国营芜湖机械厂员工唐凡说。

在水处理技术项目金牌得主、南京技师学院教师杨艺杰看来,世赛夺冠只是起点,他将把在世赛参赛过程中学到的技术标准、实验动作运用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在提升个人教学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更多大国工匠。

物流与货运代理项目金牌得主、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大四学生周雨欣计划毕业后去大型企业从事物流货运相关工作,有机会的话,她也想尝试读研,看看不一样的世界。

 

汇聚多方合力 拓宽世赛选手就业路径

当前,我国已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能够为技能人才提供广阔的施展空间和丰富的发展机遇。因此,引导世赛选手投身行业企业,对于推动技能人才培养、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当前,世赛选手就业方向集中在教育行业以及一些传统型企业,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有的比赛项目仍然处于概念化的阶段,目前并没有得到大面积普及,这使得选手在寻找与专业对口的企业岗位时面临一定的困难;二是世赛标准与行业(企业)标准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可能会导致选手在进入企业后需要一定时间来适应企业的标准和要求。”河南漯河技师学院教师、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选手侯坤鹏坦言。

对此,侯坤鹏建议,政府和企业应进一步加大合作力度,共同举办技能人才招聘会,为选手和企业搭建一个直接交流的平台。同时,应鼓励世赛选手参与社会实践,提升实践能力,让他们了解行业规范,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要通过政府、企业、院校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搭建多元化的就业平台,为世赛获奖选手提供更多样化的职业选择。”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教师李小松表示,技工院校应加强与各类企业的合作,根据选手的专业技能和特长,精准对接企业的岗位需求,让获奖选手能够在不同领域的企业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同时,李小松认为,应鼓励世赛获奖选手参与网络直播带“技”活动,传授技能、展示风采,提高其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从而吸引更多企业和机构向其抛出橄榄枝。此外,应加强与国际技能组织的交流合作,为世赛获奖选手提供国际就业机会,如参与国际技能项目、赴国外企业实习或工作等,拓宽其国际视野和就业渠道。

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电子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刘翔看来,世赛获奖选手是职业技能最高水平的杰出代表,是奋斗向上的榜样,拓宽其职业发展通道,需要多方合力。例如,政府出台专门针对世赛选手的就业政策、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积极搭建世赛选手与企业对接的就业服务平台和技能人才交流合作平台,促进经验分享和技术交流,提升整个群体的技能水平。

“通过多方面举措,切实让世赛获奖选手这个高技能群体获得更多的发展条件和宝贵机会,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开辟更加广阔的道路。”刘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