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差小于0.5毫米!“00后”安徽小伙在赛场上“修飞机”创造历史

今年9月中旬,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在法国里昂举行。世界技能大赛是当今世界地位最高、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职业技能赛事,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在本届大赛上,代表中国队参赛的芜湖选手唐凡摘得飞机维修项目金牌,为中国代表团在该项目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登上异国他乡的领奖台,身披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胸前奖牌灿然的光芒也掩盖不住“00后”少年兴奋的笑脸与自豪之情!
在当下,青年技能人才该如何实现自我价值?在国际赛事上与世界同行切磋,对技能人才的培养发展又有哪些启发?
“在生产岗位上我只负责机械装配这一项工作,但‘世赛’(世界技能大赛)的选拔和训练过程,要求集训人员必须成为‘通才’型技工。”唐凡说道。这名24岁的小伙儿个头不高,皮肤白皙,鼻梁上还架着一副黑框眼镜,说起话来很腼腆——像个“IT男”。大学就读于西安一所应用型本科的唐凡,临近毕业时参加了校企“3+1”联合培养项目。2021年,唐凡进入国营芜湖机械厂成为一名飞机维修工人。

从2022年3月报名参与厂级技能竞赛培训开始,到今年3月获得前往法国里昂的“通行证”——经历层层培训、选拔,从48人到24人,到8人、6人、3人……唐凡身边的队友越来越少,最终他带着所有队友的梦想登上了世界的领奖台!据了解,第47届“世赛”飞机维修项目包含了飞机系统检查维护、金属结构制造修理、复合材料检查修理、航电系统检查整改、动力装置部件检查整改等5大模块。参赛者要求在四天内完成所有比赛项目,才有机会竞逐名次。
于是,一个个挑战接踵而来:规定时间内加工出的铝制零件,铆接后公差不超过0.5mm;一个半小时找出直升机放飞前,影响适航的所有机械问题;比赛考察的机型与发动机在国内没有实物……这其中,最大的困难来自语言障碍——由于本届比赛,飞机维修项目不再允许使用翻译,参赛选手需要现场阅读英文图纸和手册,并填写相关英文文件。
“全英文参赛对亚洲选手是很大的挑战,飞机维修项目里每个模块的专业词汇都有1000多个。在翻译的帮助下,我就只能‘恶补’单词。”回忆起往昔背单词的“痛苦”情景,唐凡幸福地笑了。

在唐凡登顶“世赛”的路上,离不开教练吕恩铭的悉心指导。他独创的“考训结合法”让集训队员们“吃尽苦头”却又“受益无穷”。唐凡回忆,集训时,队员们每天上午进行专业实操考试,考试中发现的短板弱项在当天下午进行针对性训练。第二天如是重复,考试不合格的队员就“做俯卧撑、跑圈,自我鞭策”。
“吕教练是位严厉的导师,也是个亲切的朋友。”谈起集训期间的“轶事”,唐凡兴奋地两眼放光。
在国营芜湖机械厂飞机维修项目集训基地,若大的场馆里悬挂着历届参与世赛飞机维修项目集训的选手与教练员相片。场内按照飞机结构修理、复合材料检修、机电一体化等不同模块设置工作台,并布设器材。尽管时至午休,三三两两的青年技工仍在忘我训练,紧张备战各项技能竞赛,每个人心里都竖着一面倒计时牌——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将于2026年9月在中国上海举办!
“属于我的世赛结束了,但我确定会在职业技能的路上一直走下去!”环顾自己曾经倾注汗水与努力的地方,唐凡如是说。